(續前篇文章)

摘自新竹市召會網站

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ttjLuD.LHRREOuj9LZlR/article?mid=1233&pk=%E8%AE%80+%E5%8D%9A%E5%A3%AB+%E5%8F%AC%E6%9C%83

貳、父母的責任

 一、天下多的是「不是的父母」

  倪柝聲弟兄在初信造就父母篇裡曾經講過:父母在家庭中對兒女的責任是重的,天下多的是「不是的父母」。世界上的人都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可是倪弟兄說,我們對我們的父母的態度應該是: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可是你對於你的兒女,你要有一個領會:天下多的是不是的父母。你若是有這樣的領會,你對於你的兒女就沒有隨便支配的權利

 二、撒種

相信在座的各位沒有不愛自己兒女的,你愛你的兒女,甚至連身家性命都願意為他們,但是為什麼兒女長大了不如人意呢?兒女小的時候,你覺得很有盼望,越大越捨去盼望,這是怎麼回事?所以父母的責任很重要,要知道你在家庭生活中,你每一個行動都在撒種,你種什麼,就收什麼,因為兒女的長法就顯明你撒了什麼種,他們是一面鏡子,返照你的實際,我盼望這個點能深深印在我們裡面。

 三、為兒女的緣故分別為聖

  所以,父母要為兒女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就像主耶穌在地上為了門徒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很多事情你做了沒有問題,可是會讓你的兒女很為難。你要記得,要為兒女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你盼望你的兒女長成什麼樣子,你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你不要指著他說: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他不是跟著你的指引走,而是跟著你的腳蹤走。

  四、與神同行

  倪柝聲弟兄說:我們需要與神同行,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從聖經例子來看,以諾與神同行,聖經沒有記載在他六十五歲之前的事,等他六十五歲生了馬土撒拉之後,聖經記載他與神同行三百年。他是第一個被提的人,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有兒女的人容易被提,但是被提的條件是要「與神同行」。以諾有了兒女之後,才發覺自己的不行,必須與神同行才能夠養育兒女。我們應該說:「主啊!我不行,我必須與神同行,若是沒有與神合作,我不會養孩子;我若沒有與神同行,我就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們是耶和華的產業,我必須與神同行。」真美妙啊!我們可以天天與神同行,天天被提,靈裡被提,你的孩子都會羨慕你。每年年初,我的孩子都會從美國回來看我們,他們都說,我真羨慕爸爸媽媽的生活,我聽了真是覺得很滿足、很欣慰,雖然我的弟兄全時間事奉主,很忙,根本沒有時間陪她們,可是我的孩子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羨慕,因為她們看見了與神同行之生活的寶貴,我們需要過這樣的生活。

  五、父母維持同心合意

  另外,父母必須維持同心合意,因為孩子很聰明,柿子是會挑軟的吃。在家裡,孩子知道,這件事情問爸爸,就通過了;那件事情問媽媽,媽媽會同意,孩子都會挑,所以父母必須維持同心合意。當孩子為一件事來問爸爸可不可以,你先問他:「媽媽怎麼說?」如果問媽媽,你問他:「爸爸怎麼說?」然後你說:「我和爸爸商量再說。」你讓孩子等候等候有什麼不好?所以你們要記得一件事,在家庭裡,父親的權柄是母親建立出來的。我十二年陪孩子在海外,他們的父親不在身邊,我做很多事情都告訴孩子說:「這是爸爸說的。」很多事情爸爸並不知情,是我先作決定,事後再告訴爸爸;但是我告訴孩子說:「這是爸爸說的。」這樣,孩子就和爸爸沒有距離。很多母親把孩子拉在身邊,讓孩子感覺媽媽是愛他們的,卻把爸爸排拒在門外;我告訴你,這是製造分裂,這對孩子不好,他不會懂得合一,因為他一開始就學習「分」。父親的權柄是母親建立出來的,你無形中讓父親站在對的地位上,弟兄本來就在瑣碎的事上很少參與,可是他仍然是一家之主,你要讓他有責任,你就要讓他有參與,你就要讓他有威嚴,這是關於夫妻該注意的點。

  六、以主的管教和警戒養育兒女

  我們要以主的管教和警戒養育我們的孩子。什麼是「主的管教」?要注意是「主」的管教,不是你的管教,不是你的看法,不是你的意見,不是你看為最好的,而是主的管教。每一個人都到主的面前去禱告:「主啊!你的管教是什麼?」道路都在於基督。(待續)

玲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懷孕就帶著小甯參加召會裡大大小小的聚會
坐完月子隔一天,小甯就和我參加主日聚會
持續到現在一個禮拜約四天的聚會
小甯很少缺席
也造就她在聚會中可以坐著近二個小時不吵的本事(雖然在椅子上扭來扭去還是會..)
感謝主!
 
 而今天為了服侍南亞新受浸的弟兄
帶著小甯去照顧一位姊妹的外孫女(8個月大)
這中間發現小甯有很大的成長和進步
雖然小甯才1歲8個月
但能分擔自己的工作,
盡力去愛護小妹妹
不但沒有因為自己總是抱著小妹妹而吃醋或生氣
反而在自己忙著餐食時
能靜靜坐著也能逗小妹妹開心..
 
這讓我想起一篇信息
這篇信息是召會對信徒的成全
我看了有很深的體會和反省
也分享也同為父母的您或即將作父母的你們
由於信息很長,將分作四篇來發佈
 

  我很喜樂,看見你們抱著孩子來聚會。人生的每個階段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在這個階段沒學到功課,你就永遠學不到了。我常告訴主說:「主啊!我沒有一天可以隨便過的,無論你量給我什麼環境,我願意去經歷你在那個環境中的豐富!」這樣,將來你才有可以供應別人的,這樣你不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別人。

 一、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

  首先,我們要清楚兒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我們中國人照顧兒女真是無微不至、捨身賣命、全力投入。詩篇一二七篇3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但在原文『所賜的』三個字旁邊加上了……。其實,希伯來原文並沒有『所賜的』這三個字,是翻譯聖經的人為了讓人讀得懂才加上去的。所以原文是:『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這個對我有很大的啟示,我原本以為,兒女是耶和華賜給「我的」,是「我的」產業,是屬於我的。不!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你若有這啟示,知道兒女不是我們的,是屬耶和華的,你們必定恐懼戰兢;兒女既是耶和華的,我們就要用「主的管教和警戒養育他們。』(弗六4

 二、父母的期望

  某雜誌調查,在現今的家庭中,有各種的困難和問題,如:夫妻間相處的問題、婆媳問題、財務問題、管教子女等問題,其中百分之八十,竟是兒女帶給家庭的難題。很多人在他們的孩子剛出生時,覺得孩子將來一定是當總統的料,你看他相貌堂堂,將來不是總統就是部長。到他上了國小一年級,發覺他能當個立法委員也不錯了;等他再長大些,退而求其次,心想只要 能當 老 師或 教授就不錯了;再長大些,發覺他根本沒有這種資質,只好又退而求其次;期望越高,失落感越大。

  我們若認識「兒女是耶和華的產業」,首先要知道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有的姊妹期望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有的期望孩子一生都活在教會中,有的期望孩子成為正確的人,有的期望孩子一生都愛主,有的期望孩子成為得勝者。當然,我們希望孩子成為得勝者,我們自己就必須先成為得勝者,先成為孩子的榜樣。這些期望都叫我們喜樂,但是我希望這些不是場面話。

  我們有這些期望,但是你的心裡不要有其他偷偷的盼望:盼望孩子出人頭地,盼望孩子成績好,最好考上建中、台大。我不是說這不好,這本來就是應該的;但這不該是你的盼望,不該成為你心裡偷偷的愛慕。你對孩子的期望,都會表現在對他的教養和帶領上。有的父母期望孩子愛主,但是心裡卻有其他偷偷的愛慕;功課一多,一有外面的活動,他不是先揀選主,而是先揀選讀書、先揀選外面的活動。你的兒女如何,都根據於你的態度;你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不知不覺都反映在你的行為上,父母的期望影響孩子一生的道路。

 三、神的旨意

  我們是神的管家,必須認識神的旨意。神的旨意是要兒女『作貴重的器皿,合乎主用。』這是神在我們兒女身上唯一的旨意。我們在孩子身上的教養和工作,關係到他能不能成為得勝者。有的姊妹期望她的孩子成為得勝者,但你自己必須先成為得勝者;你若不是一個得勝者,你帶不出一個得勝者的孩子,因為你的榜樣決定他的道路。

  神的旨意不能只成為我們的口號。我們不能只在孩子生病或遇到困難時,才向主禱告,平時卻不管主的旨意,只隨著自己的意思行,這樣你就會不知不覺跟著世上的風俗,放任孩子隨從這世代的潮流。在今天這個商業化的時代,撒但用盡各種辦法霸佔我們的時間、金錢,讓我們隨從世界的潮流。我們以為孩子受了很好的裝備,其實他們都被污染了,不知不覺逐漸遠離神、不愛主。他沒有空間為著神,沒有時間來認識神,這是極其可怕的事。

  我舉一位姊妹的例子:她賣了兩棟房子,千辛萬苦送她的小孩到美國讀書,不到兩年時間,孩子學壞,進入幫派,她才嘆息後悔。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如果你來這個聚會只想學一些教養孩子的方法,坊間已有很多教育孩子的書籍,都很有水準,但是也不太管用;真正教育孩子準確道路的都在聖經裡,因為聖經是我們獨一無二的標準。你所認識、所經歷的主,會帶領你一切。並且我們有膏油的塗抹住在我們裡面,凡事都教導;每個孩子的情形都不一樣,可是膏油塗抹凡事都教導。作父母的要學會這樣禱告:「主啊!你既然給我們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兒女,就求你給我膏油,叫我知道如何帶領兒女,因為他是祢的產業。」教導孩子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沒有一定的方式,唯一的方式就是跟隨主、活在神面前、認識神的旨意,並把孩子交託在神的手中,因為信靠主的,必不至於羞愧。

 四、誰是主?

  另外,要操練經歷「耶穌是主」,就能超越許多困境,成為得勝者。在你家,誰是主?是你是主?弟兄是主?孩子是主?還是主是主?在很多家庭裡孩子是主,這真的是你們的難題,我們必須來面對。不要怕,雖然我們有這麼多為難的環境,但是我們仍然要說:耶穌是主!我這一生最享受的就是「耶穌是主」!

  我的負擔是幫助姊妹們過一個承擔託負的生活,過一個迎接主來的生活,過一個得勝者的生活。如果沒有經歷耶穌是主,是不可能成為得勝者的,你要在每一個環境中經歷耶穌是主,只要你能說耶穌是主,你就能超越一切困境,你能說耶穌是主,世界在你的身上就沒有地位,你能說耶穌是主,你就能摸著神的心意,否則就只是說說而已。

  弟兄姊妹結婚的時候,寫奉獻書,甚至按手奉獻,願意基督是我家之主。可是不知不覺,孩子就成為我們的焦點。多年前我在某處召會聚會,早年的帶領是鼓勵年輕媽媽留在家裡照顧小孩,沒有媽媽帶孩子參加召會聚會,當時師母們很體貼我,對我說:「你最好不要帶孩子來「吵聚會」,怕孩子干擾聚會,也怕孩子容易生病,你最好留在家裡帶小孩。」;但是我尋求主:「主啊!前面的師母這樣教導,你說呢?」我立刻有感覺,若是我留在家裡帶孩子,絕對跟不上教會的帶領,跟隨主的功課也學不到。所以我決定要去聚會,我就和弟兄交通,弟兄說:「只要孩子不吵就好,你好好的跟隨主,這是應該的。」當時只有我一個人帶著孩子去聚會,我為她準備了需要的東西,會所只有她一個小孩,所以不吵,而且我也好好地教她,讓她在聚會中不吵。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在聚會中不能隨便,不能任憑孩子吵鬧;有時我看到聚會中有孩子非常的吵鬧,別人看了都快忍受不了,作媽媽的卻一點感覺都沒有,實在不應該。因為我的堅持,姊妹們漸漸也出來聚會,後來就建立了完善的嬰幼兒服事。

  你要學習從主接受負擔,主才能在你的身上有路。我們不靠別人安排,而是自己率先服事,三個媽媽輪流在聚會中服事兒童。當年那些孩子聚會中都在一起,而且彼此相愛,現在都二十幾歲了,有機會時還常常在一起。很特別的是,他們的功課都非常好,因為我們是爭戰出來聚會的;就這樣,我們隨著孩子成長,建立了聚會中的嬰幼兒服事、兒童服事。姊妹們,如果你把孩子留在家裡不去聚會,雖然很方便、輕鬆,不需要出代價,可是你沒有機會學到如何與主同工。你若是一個愛神的人、體貼神心意的人,在每一個場合和環境裡,主都會準確地帶領你,而你和其他姊妹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生命建造,你們有很多事可以彼此交通。

  我們不必在乎召會有沒有顧到我們的兒童,主會顧到我們,後來弟兄們覺得我們很特別,就為我們規劃了一間嬰幼兒室。永和市召會蓋新會所的時候,嬰幼兒服事、兒童服事是很大的專項服事,目的就是要孩子在聚會中不吵鬧,我們是全省第一個規劃大的兒童室的會所。我們不要說弟兄們都沒有顧到我們,他們都會顧到的,因為召會中的孩子就是他們的兒女,只要你們起首事奉,只要你有心願說:「主啊!我要來事奉你。」就沒有一件事能限制你。

  所以從我的老大還小的時候就建立了嬰幼兒服事,我的老大兩歲三個月時,我的老二出生了,從她滿月起我就帶她到各種聚會中,我把她放在搖籃裡,放在我的腳邊,一起聚會,我告訴主說這是一個榜樣,她在聚會中不可以吵。主凡事都垂聽我們的禱告,很奇妙,每次聚會中,她都不吵不鬧,很安靜的睡覺。我再舉一個例子,老二滿月後,我每次準備出門去聚會時,正要出門時,她每次都剛好大便了,我跟主說:主啊!怎麼辦?我到底要不要換尿片?到會所的路程要二十分鐘,等到到了會所再換尿片,屁股就紅了。我紅著眼,心一橫就出門,我絕不遲到,因為主最大,我以主為第一位,別人可以有很多理由,可是我不要有理由,不讓孩子成為聚會遲到的藉口。剛滿月連著一個禮拜時間,每天到聚會前,七點準備出門,六點五十九分必定大便,可是奇怪的是,只要哪天沒有聚會,到了那個時間卻沒有大便。我對主說,要是會紅屁股就讓她紅,我捨得,咬著牙去聚會。你懂得我的心嗎?我不是叫你們copy我的做法,而是教你們懂得我的心,主的事擺在第一位,你對主有心,主就給你祝福,你要什麼,主就成就什麼。這樣才能建立榜樣,並在召會中建立正確的風氣。

  我願我們這一代都有託付感,召會託付在我們的身上,召會有怎樣的風氣,根據你有怎樣的活出,讓弟兄姊妹都能有學習,你帶著孩子的都準時到了,而且提早到了,這樣,還有誰敢拖拖拉拉?李光弘弟兄可以做見證,我從來沒有讓他等過,都是我和三個小孩,一、二、三、四,排隊站好等爸爸,幫他提聚會包,幫他開門,一起上車,從來不讓他等待,不成為他的牽絆和為難。我盼望今天無論你有多大的為難,都要以耶穌是主,告訴主說:「主啊!你仍然是主,我做不到,但是你作得到。」你要宣告耶穌是主,你宣告看看,什麼時候你以耶穌是主,我告訴你,所有的難處都解決了,因為祂是主人。就是因為你讓你自己做主,你的家庭做主,你的丈夫做主,你的孩子做主,主就無法是主。我不是說你的丈夫不能做主,他是主,但是你家庭裡一切事上真正的主是主耶穌,你信我的話,這是我的經歷,不僅你自己、你的家人蒙福,甚至你的鄰居、親戚朋友都要因你蒙福,我能見證我的家人因我而蒙福,我父母親的蒙恩見證已經在週訊上連載過了,他們到現在還這樣喜樂的活在神的面前。

玲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於中華民國寶貝花園母乳推廣協會網http://www.babysgarden.org/web.php?webid=152
看了這篇文章,真的很感同身受,同樣生在台灣這地方,不論生產環境或週遭人的想法,都和第二個姐妹的遭遇一樣;也曾經
有人問我一天餵小小甯幾次,我卻答不出來,只說"她想喝就餵,沒算過幾次..",得到的都是不置可否的表情,甚至覺得我很誇
張。。原本一件如此自然的事,卻因為這社會變的要量化才合理的科學世代,似乎連生小孩、帶小孩都科學、冷漠了起來....但
得到結果是小小甯和同齡哺餵配方奶的baby較健康,卻是不可否認的事.......
-------------------------------------------------------------------------------------------------------------------------------------------------------------------------------
【哺乳相關文章】談母乳哺餵的好處(三個姊妹的故事)-陳昭惠醫師
 
這是有關三個姊妹的故事,她們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她們的故事卻是如此真實地在世界各地(包括台灣)發生。在徵得原作者的同意後,我將它翻譯並改寫成以下的故事。
 

第一個姊妹

在地球的某一個角落,在人類文明尚未破壞取代自然的步調的遙遠地方,一個住小木屋裏的姊妹生下了她的第一個孩子,在那之前她很擔心自己的生產,因為她的姑姑在生產時死了,她的生產的確比她想像的困難,但在她所熟悉的婦女陪伴及支持下,她渡過了這一關。當她的孩子一出生後,她的姊姊將嬰兒抱到她的懷裡,他在她的懷裏蠕動著找到她的乳房;他們以輕鬆自然,不受干擾的步調,開始餵哺母乳。她的兒子吃了約一個小時,在這同時她輕撫著他的皮膚,聞他的氣味,她以記憶中別的母親抱孩子的方式親密地抱著嬰兒,感覺他們在一起是如此自然,她的丈夫來到她的身旁,得意的看著他的妻子及這一個小小的新生命,他和她一樣地愛撫著嬰兒,然後,他們睡了約半天,孩子躺在她的懷裏,聽到他所熟悉的呼吸及心跳音,他柔順而平穩的呼吸著,他們一起睡覺,一起哺餵母乳。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他們發覺彼此特別的節奏,適應彼此的需求,晚上他睡在母親身旁,而她睡在丈夫旁邊,她從未算過晚上餵奶的次數,因為她不用醒來就可餵孩子。白天,孩子在她背上跟著她到處走,她並不覺得比懷孕時的負擔更多,如果你問她一天餵幾次奶?她一定會大笑:你一天抓癢幾次?你一天拉直衣服幾次?餵她的嬰兒就如同這些事情那麼簡單而無需思考,幾乎不會影響她的工作。他為了慰藉,為了溫暖,為了安全感,為了溝通,甚至為了肚子餓而吃奶,由於這麼多的需求都很快地得到滿足,所以當他長大時他不會吸手指或尋求其他的慰藉物。 哺餵母乳的過程不僅是他被餵飽的過程,也是他被照顧養大的過程,他強壯、安全、且健康地成長。

在接下去的幾年他會逐漸離乳,他的母親可能無法正確地說出他何時離乳,因為這個過程是漸進而不自覺的,但通常是在他滿兩歲之後才發生。在她的村子裏食物並不充足,但是當他以母乳為主食時,他仍有嬰兒期豐腴的臉頰,在他無法自己進食前,並未吃過其他食物,等到他能自己進食時,他的身體系統已成熟到可以處理其他食物了,同時也比較不會過敏,當他的弟弟出生時,他將是兩歲半或三歲,哺乳期母親體內的荷爾蒙會減少她過早懷孕的機會。在那個地區乳癌是一個很少見的疾病,孩子的牙齒會是硬而直的,隨著他的成長他可能不如哺乳期那般健康,但他將很少生病。他的母親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嬰兒,她全心全意地愛他,而且想給他最好的,她根據自己的文化習俗養育他,沒有人告訴她這樣做會有什麼差別。

 

第二個姊妹

第二個姊妹住在台灣,去年她生下第一個孩子,她和她的先生參加過產前的媽媽教室,並且一起讀了有關哺餵母乳的文章,即使是嬰兒配方奶公司也希望她知道哺餵母乳是如何地特別及理想,他們也希望她有信心,當她哺乳有問題或哺乳不適合她時,他們會提供嬰兒高品質的食物-一種食物,雖然它是來自牛或豆類,但是它和母親自己製造的奶水非常相似,她打算如果可以的話,至少在產假中哺餵母乳,她很高興有那些熱心的奶粉商提供有關哺餵母乳的資料,因為她不認得任何親自哺乳的母親。

她的生產過程比她想像的困難及孤單,雖然藥物使她免於疼痛,但是那狹窄又硬的產檯實在讓她躺得很不舒服,當護士將嬰兒處理包裹好抱給她看時,她依稀看到他捲捲的黑髮像極了他的爸爸,之後她就昏昏沉沉的睡著了。

嬰兒一直都待在嬰兒室,如此她可以獲得充分的休息,但是她並未睡好,她想著嬰兒此時不知如何?實際上,當他遠離母親的節奏時,比較不易穩定自己的心跳及呼吸,但這並不嚴重,她照著嬰兒室的規定每四個小時去餵嬰兒吃奶,當她一踏入嬰兒室,護士一手交給她嬰兒,一手拿著奶瓶給她,告訴她如果嬰兒吃不飽的話,就可以讓他吃嬰兒奶粉。因為一開始的干擾及在嬰兒體內殘存的藥物,他要到幾天後才能吸得好,幸好吸奶是嬰兒很強的本能,雖然他吸得不好,他在第二天早上終於開始吸媽媽的奶了,她鬆鬆地抱著他,就如同她記憶中餵嬰兒配方奶的母親那般的抱法,雖然哺餵母乳感覺有點特別,但她很訝異這個過程竟然是如此地不舒服。

在他們待在醫院的這段時間,她的孩子吃得並不好,而且她也開始擔心他的體重減輕,她照著醫護人員的指示在餵完母乳後都在把奶瓶的嬰兒奶水餵完,嬰兒的體力逐漸恢復,但也讓他更搞不清如何吃母乳,配方奶讓嬰兒的身體對外來蛋白質產生過敏,母親的乳房也變得腫脹,讓嬰兒更不好吸奶,她也發現自己非常害怕餵奶時的疼痛。

她很擔心必須帶孩子回家了,尤其是她的哺乳情況仍不穩定,她也不知道何處可以得到她需要的幫助,經過一天的奮鬥,及當晚她走過漫漫長廊到嬰兒室和嬰兒奮鬥餵母乳三次後,她和先生決定在晚上餵嬰兒配方奶,如此她可得到必須的休息,嬰兒看起來也比較愉快,嬰兒的父親非常高興有機會可以餵他的兒子,這是人類歷史中父親這個角色從未有過的經驗,而且他也很在意他妻子的疲憊及勞累。

當她回家後,一些親朋好友都來探望她,她將嬰兒穿扮得可愛漂亮,但是因為餵奶仍十分不順,所以她用奶瓶餵他,沒有人會訝異餵母奶的母親以奶瓶餵她的嬰兒,因為一般人都是這麼做的,她的婆婆更是高興媳婦終於餵孫子配方奶了,因為她不相信自己的媳婦會有足夠的奶水給孫子吃,同時以後她要幫兒子媳婦帶孫子的話,餵奶瓶會比較方便。

由於這個嬰兒從未學會正確地含她的乳房,所以他沒吃到足夠的奶水,由於嬰兒未吸出足夠的奶水,所以媽媽的身體從未製造足夠的奶水,由於餵奶後嬰兒仍然很餓,她和她的先生給嬰兒更多的配方奶,當她在六週後準備上班時,她已經不需使用別人送她的擠奶器,因為她的兒子已經斷奶了。

她覺得自己和嬰兒好像錯過些什麼,但是她也鬆了一口氣,因為她一直有乳頭痛的問題,而且她一直擔心不知道嬰兒吃了多少,以奶瓶餵食,她精確地知道孩子吃了多少,雖然她並不知道奶粉中的很多營養成分是小嬰兒很難吸收的。大自然當初的設計是要他接受一個完全不同的第一種食物-母乳,她也不知道她的奶水中含有約一千種已知成份,包括干擾素及活細胞,而嬰兒配方奶中只含有包括油脂在內約六十種的成份,她很高興自己餵母奶餵了四個禮拜,比她所知道的其他人都餵得久,在第一個廠牌的奶粉讓她的嬰兒起疹子後,她也很感謝有那麼多廠牌的配方奶可以選擇,但是,沒有人告訴她:大自然原本的設計是要她哺乳,沒有經過應哺乳的那幾年,她比那個住在小木屋的姐妹更容易得到某些乳癌及卵巢癌。

由於廠商極力吹噓他們的產品,她最後使用更多的配方奶,哺乳的過程或許不如她原先的計畫那般,但卻正是照著奶粉商所設計的過程進行。

在頭一年,她的嬰兒因為中耳炎、濕疹、發燒、感冒及腹瀉而看過小兒科醫師十次,他也比較容易遭遇嬰兒猝死症,但沒有人告訴她。在接下來的幾年,他仍會從奶嘴、大拇指及/或毛巾得到必需的慰藉;有人會告訴母親不用擔心,依賴毛巾或泰迪熊在兒童期是正常且必需的,由於吃母乳的時間不長,他的下巴無法完全地發育,在十歲時,他會同他的朋友一樣接受齒列矯正,十二歲時,他開始接受減敏注射治療,他比住在小木屋的兄弟更容易有兒童期癌症及兒童期糖尿病,但,無論如何,這些問題在兒童期非常少見,他可能會平安無事的長大,他可能在學校上資優班,但他不會像住在小木屋的兄弟那麼聰慧。

成人時,他的血中膽固醇濃度會比小木屋的兄弟高,他可能不易控制自己的體重,因此他比較容易有心臟病,他的免疫系統會受損,但他所受到的醫療照顧較好,所以雖然他不健康,他可能比住在小木屋的兄弟活的久些,這位臺灣的姐妹知道她的兒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嬰兒,她全心全意地愛他,而且想給他最好的,她根據自己的文化習俗養育他,沒有人告訴她這樣做會有什麼差別。

 

第三個姐妹

第三個的姐妹住在一個熱帶的小國家,在她的女兒出生後,她很驕傲能看到護士給她第一餐奶瓶餵食,她知道在已先進的國家中大家都是餵嬰兒喝奶瓶,所以這是最好的v診所給她一罐免費的嬰兒配方奶帶回家,她一點都不浪費,她知道奶粉會是她最大的花費,她愛她的嬰兒,她希望只給她最好的。

要獲得乾淨的飲水來泡奶對她而言並不容易,當她有足夠的時間及燃料時,她會將水煮開;當她沒有這些時,她用一塊布過濾水,使它看起來比較乾淨,在第一週她的乳房變得緊繃而熱,有時還會滴奶,但是她知道這些都會過去,她知道要脫離貧困的最重要一步就是要像摩登婦女一樣的作法,而摩登的婦女都是以奶瓶餵食嬰兒。

她漂亮的女兒於兩週大之前就生病了,她儘量只用煮過的水泡奶,她的女兒的確比較好些,她用珍貴的奶粉錢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及三個金戒指給女兒,以讓別人知道這個女兒是如此地被珍愛,並且可以讓每個人都看到這個小女孩是如此的可愛,她一直都將奶水泡稀來餵奶,因為一罐奶粉就要花掉她半個月的收入,她的母親教她以稀的玉米粥及茶水來延長餵奶的時間,她也的確如此做了,原本只夠吃十天的奶粉可以維持一個月用,但是,另一罐奶粉又花掉她半個月的收入,而到了那個月底她的女兒幾乎一直都在生病。

從鄰村來的一個男人說:他可以在黑市以較便宜的價格買到奶粉,如果她願意幫他生孩子的話,他可幫她買一些,她覺得自己又累又病,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麼快再懷孕及再有另一個孩子;但她現在就需要奶粉,所以那個男人留下來過夜,第二天,他買了一罐奶粉給她,但是他再也沒有回來了,那個月她在奶瓶中放一些糖水,這似乎讓她的女兒病得較不嚴重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即使她給嬰兒更多的糖水,她一直都在生病,她看到嬰兒的大眼睛中有一種眼神,那是她曾在很多嬰兒的眼中看過的眼神。我們的姐妹知道,在她的國家嬰兒要存活下來十分困難,即使是給他們最好的,即使是以奶瓶哺餵他們,所以當她的嬰兒有這樣的眼神出現時,她採取和她鄰居一樣的作法,她剪斷了自嬰兒出生後她們之間強烈的情感聯繫,她不再抱她的女兒,她不再將水煮沸,她不再祈禱能拿到更多的奶粉,她試著停止照顧她,她的女兒在五個月大時死亡。當時的體重比她出生時的體重還輕,而這個母親已懷了三個月的身孕,在她的國家,嬰兒對男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有的男人誇耀自己有三十個或更多的孩子,雖然兒童的死亡率很高而且健康情況很差,這個母親最後還是會比那個住在小木屋的姐妹生得多,因為哺餵母乳仍是世界上一個重要的避孕方式。

當她埋葬她的女兒,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嬰兒時,她將金戒指留下,把奶瓶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因為下一個嬰兒會需要這些,她將全心全意地愛這個新的嬰兒,而且會給他最好的,她根據自己的文化習俗養育他,沒有人告訴她這樣做會有什麼差別。

 

醫學研究告訴我們什麼

近幾年的醫學研究發現,以配方奶取代母乳哺餵嬰兒的結果為

  • 因為腸胃道感染住院的危險性增加十倍,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危險性增加六倍。
  • 兒童認知及智商無法完全的發揮,這樣的差別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 孩子得兒童期淋巴癌的機會增加。 
  • 得兒童期糖尿病的危險性增加。 
  • 過敏的機會及嚴重程度增加。 
  • 沒有吃過母乳的婦女停經前及停經後乳癌的危險性增加。 
  • 未哺乳的婦女產後大出血的機會增加。 
  • 未採取其他避孕方式下,未哺乳的婦女再度懷孕的機會增加。 
  • 未哺乳的婦女子宮復原較慢。 
  • 未曾哺乳的婦女得到停經前乳癌的機會增加。 
醫學研究發現
  • 剛出生的嬰兒躺在母親的懷裡時,他是不哭的,當他被抱離開母親,躺在嬰兒室的小床裡,他會哭著找媽媽,他不僅是在宣示他的存在而已,他是因為被迫分離而在呼喚著。 
  • 母親的乳房大小不會影響她的奶水量,而是嬰兒吸吮次數的多寡及正確與否來決定母親的奶水量。 
  • 母乳哺餵不會影響乳房的形狀、年齡、懷孕次數及人種才是主要的決定因素。 
  • 哺乳的婦女產後一年中體重減輕較多。 
  • 使用奶瓶或奶嘴餵食嬰兒會使嬰兒產生混淆、並縮短哺餵母乳的時間。 
  • 在產後盡快實施母嬰同室、讓母親和嬰兒在一起、可以減少棄嬰。 
  • 母嬰同室時,母親的睡眠時間不會減少,睡眠品質可能還好一些。 
  • 先生的支持可以促進母親哺餵母乳的意願及持久性。 
為什麼婦女不再哺餵母乳
當人類文明不去破壞或干擾自然的步調時,大部分的婦女都可以哺餵母乳,人類不就是如此繁衍下來的嗎?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營養的改善,經濟狀況的改善,為什麼台灣的婦女反而不能或不再哺餵母乳了呢?

 

配方奶公司不當的宣傳及洗腦

曾有人說:配方奶的製造是人類營養學上一個最大的實驗,在配方奶的製造歷史中,由於不斷的錯誤造成嬰兒的疾患,而後才有不斷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是否正確,仍待長期的追蹤。然而,我們每天所聽到、看到的是廠商吹噓他們的產品對嬰兒的健康是如何的重要,他們的產品添加了哪一些以前未添加的營養素,然而我們並不知道,原來那些營養素在母乳中早已經存在,而且吸收利用率比人工奶水中的要好得多,而透過某些保健工作專家的介紹推薦,更讓民眾以為人工奶水才是嬰兒最需要的營養。由於不當的宣傳,很多婦女以為先進國家的摩登婦女是以奶瓶餵食嬰兒的。(事實是,在挪威,百分之九十的婦女在產後三個月仍然完全哺餵母乳。)

 

醫療系統不當的干擾及阻礙

為了工作人員的方便照顧,醫療措施忽視自然的原則,在生產後將母親和嬰兒分開,而這樣的措施並沒有任何醫學根據。在工作人員的養成過程中,並沒有教導母乳哺餵的正常機轉及現象及如何幫助及支持母乳哺餵。但是在整個醫療系統中卻到處能接受到配方奶公司所提供的資訊及資料,因此,雖然號稱提倡母乳哺餵,但是卻提供配方奶、奶瓶及奶嘴來干擾母乳哺餵的進行,因為科技的發展,使得正常的生產及製造奶水的過程變成一個複雜、混亂、且被貶低的經驗。

 

社會對女性身體的物化

波霸、細腰、長腿,才是標準的女性身材,使得民眾無法接受自然界中本來就存在的差異性,轉而追求統一的美感,將乳房過度的物化,使得人們忘記乳房本來的營養功能,而使得很多婦女對自己的身體喪失信心,更由於擔心暴露而無法自在的哺乳。

 

傳統婦女間的支持系統消失

在傳統母乳哺餵文化中,女性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中就可以看到周圍的婦女哺餵母乳,在生產後她很自然的就會哺餵母乳,即使遇到一些問題或挫折,周圍的婦女可以很快的提供自己的經驗來幫忙支持她。但是,現在我們看著我們的小孩以奶瓶餵食她的洋娃娃而習以為常,在她的成長的過程中可能從未看過其他母親哺餵母乳,在產後,她可能獨自一人照顧嬰兒,沒有其他的婦女可以幫助她,就算有其他婦女在旁提供幫助,也大多沒有母乳哺餵的經驗,常常提供錯誤的資訊,並打擊婦女的信心。

 

社會環境的不配合不支持

根據國際勞工聯盟公約建議,給婦女產假應為三個月或十二週,並分成產前六週,產後六週;工作時,應有一小時的哺乳休息時間。根據1994年國際勞工聯盟對一百四十五個國家的調查發現:大部分國家的產假為十二到十四週,至於產假中薪資的給付和國家的貧富並不相關,而是由國家決策者的政治意願來決定,在落後國家如剛果、索馬利亞中,他們提供的薪資比公約建議的多,而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富國,反而提供較少的薪資補助,甚至沒有補助。

雖然很多國家都有立法,但是很多婦女並沒有享用此權利,可能是因為婦女並不知道職業婦女的權利,擔心喪失她們的工作及法律上執行的困難。即使是在正式的工作場所,小規模公司的雇主可以找到很多法律的漏洞,例如:只雇用短期婦女工,當婦女懷孕後就革職,或是威脅要求權利的婦女將其降職、停止升遷,甚至革職。而公共場所未提供婦女一個自在哺乳的環境,也使得婦女將哺乳視為喪失自由的一個表徵。 

由於上述種種原因,人們逐漸失去對婦女及嬰兒自然本能的信心,以為配方奶奶瓶餵食才是正確、適當、而方便的餵食方式。我們不相信婦女有能力可以提供嬰兒前六個月所需要的完全營養,並且在添加其他食物後仍可持續提供嬰幼兒必要的營養及保護到兩歲以上;我們不相信嬰兒可以自己決定吃飽了沒,不需要時鐘,不需要刻度,當我們致力於保護地球資源時,我們卻忘記了在婦女身上一個最重要無可取代的資源:那是孕育生命開始的起源,在每個生命到來時都已經準備好的。
我們能做什麼
早於1981年即有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制定,其重點包括了:
  1. 禁止將這些產品向公眾做廣告。 
  2. 禁止免費向母親提供樣品。 
  3. 禁止在保健機構中推銷這些產品。 
  4. 禁止公司護士向母親推銷這些產品 
  5. 禁止向保健工作者贈送禮品或樣品。 
  6. 禁止以文字或圖畫的形式宣傳人工餵養,包括在產品標籤上印嬰兒的圖片。 
  7. 向保健工作者提供之資料必須具有科學性和真實性。 
  8. 有關人工餵養的所有資料,包括標籤,都應該說明哺育母乳之優點及人工餵養的代價與危害。 
  9. 不適當的產品,如煉乳,不應推銷給嬰兒。
  10. 所有的食品必須是高品質,同時要考慮到使用這些食品國家的氣候及儲存條件。 
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更於1989年一起發表聲明,要求產科機構實施幫助餵奶成功之十個步驟:
  1. 有一正式文字的哺育母乳政策,並和所有醫療人員溝通。 
  2. 訓練所有醫療人員施行這些政策之技巧。 
  3. 讓所有的孕婦知道哺育母乳之好處及如何餵奶。 
  4. 幫助產婦在生產半小時內開始哺育母乳。 
  5. 教導母親如何餵奶,以及在必須和嬰兒分開時,如何維持泌乳。 
  6. 除非有特殊需要,不要給嬰兒母奶之外的食物。 
  7. 實施每天二十四小時母嬰同室。 
  8. 鼓勵依嬰兒之需求餵奶。 
  9. 不要給予餵母奶之嬰兒人工奶嘴或安撫奶嘴。 
  10. 幫助建立哺育母乳支持團體,並於母親出院後轉介至該團體。 
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也提出了對母親友善的工作場所應做的十個步驟,包括: 
  1. 提供產後至少四個月的產假(最好是六個月),提供其他的選擇,如:更長的有部份薪水的產假。 
  2. 提供哺乳婦女彈性的工作時間,如:部份工時的安排、較長的午休時間及共做一份工作等。 
  3. 提供一天至少一小時的哺乳休息時間。 
  4. 在工作場所附近提供托嬰及托兒所,並提供母親交通工具去看孩子,流動性的工作場所也應提供流動性的托嬰照顧。 
  5. 提供一個舒服而隱蔽的設施,供擠奶及儲存奶水用。 
  6. 保持工作場所乾淨而安全,避免有害的廢棄物及化學藥物。 
  7. 告知婦女工作者及聯盟哺乳的好處,並提供維護婦女健康的資訊。 
  8. 確定母親的工作權。 
  9. 鼓勵雇主們對在公共場所哺乳有正面的支持態度。 
  10. 鼓勵婦女聯盟及勞工團體組成一個聯合組織,支持婦女幫助婦女將工作及哺乳結合在一起。 
今年,國際母乳哺餵行動聯盟更提出”母乳哺餵:終生教育”這個主題,呼籲各階層所有的教育學者將母乳哺餵納入教育的課程中,而保健工作人員的養成過程中更應將支持及幫助母乳哺餵列入課程中。
或許我們大部份人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或許我們根本還未結婚,還沒有孩子,但是我們就是決定整個社會環境的人。我們必須認清母乳哺餵對嬰兒的重要性,嬰兒奶粉以牛奶或豆類再加工,它們永遠無法完全和母乳一樣,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哺餵母乳是每個嬰兒生來就具有的權利,要保護嬰兒的權利,就必須清除社會及文化的障礙,我們應支持母親哺餵母乳,而不是只是命令她們、指責她們。
我們應支持立法使她們至少有幾個月的產假,即使在尚未立法前,雇主也可以提供時間、地點及隱密性,讓雇員可以餵奶或擠奶,雇主相對的可以得到忠誠的雇員及較少的請假。
我們可呼籲奶粉商停止不道德的銷售手段,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需要消費者的支持及監督。
我們應提供經濟上的支持給推展母乳哺餵而非促銷奶粉的團體,我們應督促醫院成為母嬰親善醫院,我們將可重新了解已被遺望多時的:哺餵母乳會使事情改觀;它讓孩子和母親的一生不一樣,它也會讓我們都不一樣,當世界各地的文化都轉回到以哺餵母乳為正常標準時,下面這個故事就有可能產生。

 

第四個姐妹

幾年後,我們的一個姐妹會在台灣生孩子,剛開始,她是一個最不幸的人,由於沒有預期到的內科問題,她必須接受剖腹產,跟過去那個姐妹一樣,她的孩子因為她所接受藥物的反應而暫時性的反應較差,但是這個孩子會一直待在她身旁。剛開始,她無法很順利地哺乳,但是醫護人員了解這些,並且會在嬰兒學習的這段時間幫助母親讓奶水盡快的流暢,如果在這段學習過程中需要給嬰兒添加其它食物時,會使用她擠出來的母乳,有人會教她如何正確地抱嬰兒,以避免乳頭疼痛,及如何幫助嬰兒吸得更好。當她在學習的這段過程中,嬰兒不會被安撫奶嘴或奶瓶搞混,在這個過程中她的丈夫會在旁邊陪伴她,並且了解嬰兒除了吃飽外,更需要溫暖及安全感,而這是他所可以提供的。當他們回家時,母親已經學會如何知道嬰兒吃飽了沒,並了解她的嬰兒情況良好,她知道有問題時可問誰,當她離開醫院時充滿了信心及希望,而這是目前許多第一次當母親的人所羨慕的,即使她要上班,她有一段長的產假能和嬰兒待在家中,當她回去工作時,白天會有一些休息時間讓她餵女兒,或是把奶水擠出來,在保健工作者、家人、雇主、保母及她的同伴熱忱的支持下,她將享受哺乳的快樂直到女兒會走路以後,她的小兒科醫師可能不太認得她們,因為她們只有在一般健康檢查時才會去醫院。 

當週末的傍晚她在住家附近一邊散步一邊哺乳時,周圍的人會停下來稱讚她如此養育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嬰兒,世界各地其他的姐妹會以她為模範,去尋求同樣的經驗和享受同樣的回報,她根據正在改變的文化習俗來養育孩子,因為她知道哺餵母乳的確會使事情不一樣。
參考資料: 

Diane Wiessinger. Breastfeeding makes a difference J Hum Lact 1995:83-6 

http://www3.vghtc.gov.tw:8082/ped/family/breast/breast-feeding.htm

玲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